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落幕,医药板块各细分行业增速差距立现:有的细分行业的业绩增速仅为几个百分点,也有增速在十个百分点以上的,总体呈现“缓慢上升”态势。但血制品行业却“一枝独秀”,多家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都达30%以上。有研究机构乐观认为,血制品行业正步入将持续两三年的“黄金期”。
在血制品上市公司板块中,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华兰生物、ST生化等几家公司是行业代表。从半年报看,多数公司表现不俗。如华兰生物、博晖创新上半年创下了逾30%的业绩增幅;博雅生物的业绩增幅则近50%,天坛生物增速最高,业绩同比大增76.52%。龙头企业上海莱士虽然净利润增速是-20%左右,但造成业绩下滑的主因是其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遭遇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下降60.7%。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上海莱士血制品主业的实际利润增幅高达55.99%。
血制品行业在上半年出现“一骑绝尘”般的增长后,其高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虽然表面看来这波增长的诱因是发改委去年5月在《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中对包括血制品的药品政府定价(从2015年6月1日起)予以取消,同时,新设采浆站的审批却没有放开,直接导致血制品价格持续上涨。但这仅仅是诱因,血制品行业持续向好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供求失衡”。据国家卫计委统计,2015年国内献浆量为5700吨,而血浆潜在需求约为1.4万吨,供需缺口明显。而从应用上看,美国的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VIII等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分别是我国的2.5倍、15.8倍和15.9倍。在这一背景下,今年上半年,福建、江西、广西的血制品招标中,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涨价,有些品种的提价幅度还超出了市场预期。未来,产品价格的继续提升已被认为是血制品行业在供不应求大趋势下的必然选择。
需求的旺盛也催生各家公司的扩产冲动。从半年报看,多家公司纷纷表示,将加大力度拓展浆源、扩大产能。如天坛生物表示,为进一步扩大血液制品产业规模,控股子公司成都蓉生药业对聊城天坛生物采血战、通江蓉生采血战、安岳蓉生采血站、南江蓉生采血战、仁寿蓉生采血战等进行增资,增资总额5992万元。而ST生化则在广东双林取得东源、鹤山等三家单采血浆公司建站批复及一个新的采浆许可证。华兰生物在半年报中也表示,要加强对单采血浆站的管理,采浆量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石柱县单采血浆站鱼池分站取得单采血浆许可证并正式采浆,浚县单采血浆站和云阳单采血浆站在报告期内完成基建和设备的安装,目前均已通过省级卫生部门的现场评审,等待核发单采血浆许可证;贺州、博白、忠县、武隆的四家单采血浆站顺利通过验收并换发了新的单采血浆许可证,公司在向年采浆1000吨规模迈进。同时,天坛生物作为央企上市公司,其控股股东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两年内通过资本运作将上市公司打造成旗下唯一的血液制品业务专业运作平台。
有研究机构认为,由于血制品行业壁垒较高,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各家上市公司的产能有望逐步释放,但因供需缺口的存在,短期内尚不会导致恶性竞争。